大雄寶殿

白牆綠瓦、純白廊柱,質樸無華,無過多藻飾,遠與青山合為一氣,為課誦、法會之主要場所,建於民國七十二年。殿中三尊佛像,中間為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、右邊為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、左邊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供桌右面的聖像是韋陀菩薩,左面的聖像是伽藍菩薩。都是佛教裡的護法。

釋迦牟尼佛,約西元前五百餘年,生於北印度迦毗羅衛城(在今之尼泊爾南境),為城主淨飯王之太子,姓喬達摩,名悉達多,成道後被尊稱為「釋迦牟尼」。釋迦,能仁之意;牟尼,寂滅之意;意即釋迦族的聖人。

昔時,悉達多太子由城之四門出遊,見「老」、「病」、「死」、「沙門」等四種現象,深感人生之苦痛與無常,即萌出家尋求解脫之意。其後,夜出王宮,自脫衣冠為沙門,屢參各教聖賢,卻難臻解脫之境,後於苦行林苦修六年,日食一麻一麥,雖至形體枯瘦,心身衰竭,始終未能成道,乃悟苦行非得道之因,遂出苦行林至尼連禪河沐浴,接受牧女乳糜之供養。體力恢復後至菩提樹下跏趺而坐,端身正念,靜心默照,思惟解脫之道,至三十五歲時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

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弘法四十餘年,以無比的悲智行願,為眾生提出中正、和平的解脫途徑,導之以法,齊之以律,為眾生樹立起自覺覺他之最佳典範。佛入滅後,大迦葉等尊者於七葉窟集結佛所說法而為經律,成後世佛弟子遵循的準則。

 

藥師琉璃光如來,略稱為藥師佛,彼佛之淨土在東方十恆沙等佛土之外,名淨琉璃世界。藥師佛於過去行菩薩道時,曾發十二大願,願為眾生解除疾苦,求得現世安樂,並使諸根具足,導入解脫,故依此願而成佛,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,有日光菩薩、月光菩薩為其左右手,助佛化導眾生。

 

阿彌陀有無量光、無量壽等的意思,因含多意而保留梵文原音不翻。

依據《無量壽經》記載,阿彌陀佛於久遠劫前為一國王,時當世自在王佛住世,於彼佛前發起無上道心,捨王位而出家,名為法藏比丘。法藏比丘誓願建立一清淨國土,於世自在王佛前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之清淨行,經五劫思惟,發了殊勝之四十八大願,此後經兆載永劫不斷地積功累德,終於十劫前願行圓滿,成佛名為阿彌陀佛,在西方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處,報得極樂清淨國土,迄今仍在彼土說法,接引念佛人往生極樂淨土,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為其助手,並稱為西方三聖。

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中心為第十八願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唯除五逆,毀謗正法。」第十九願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發菩提心,修諸功德,至心發願欲生我國,臨壽終時,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者,不取正覺。」第二十願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聞我名號,繫念我國,植眾德本,至心迴向,欲生我國,不果遂者,不取正覺。」基於這些誓願,只要念佛人具足信願行,如法念佛,臨壽終時,阿彌陀佛一定會現前接引往生極樂世界。 

韋陀天,南方增長天王八大將軍之一,乃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。生而聰慧,童貞入道,早離塵欲,嚴持梵行,受釋迦牟尼佛付囑,於三大部洲(因北拘盧洲無佛法)弭亂除魔,往返護持修行人,連四大天王見到他皆起立,以示尊重。世傳佛陀涅槃時,捷疾鬼盜取佛牙一雙,韋馱天乃急追取還。《正法念經》中記載:以前有位國王,他的第一位王后生了一千個兒子,都發願將來要成佛;第二位王后生了二個兒子,第一位發願要成為大梵天王,請一千位已成佛的兄長大轉法輪,第二位發願要成為密跡金剛,護持一千位兄長的聖教,也就是韋陀護法。佛教寺院大約從唐朝初年,道宣律師感得其像後,開始供奉韋陀像。

伽藍菩薩,伽藍,就是僧園、僧院。伽藍菩薩就是護持僧院的諸天善神。依《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》所述,伽藍神有十八人,其名美音、梵音、天鼓、巧妙、歎妙、廣妙、雷音、師子音、妙美、梵響、人音、佛奴、歎德、廣目、妙眼、徹聽、徹視、徧觀。一一神皆有無數眷屬,皆共擁護佛法。唐宋以後佛教寺院即有安置伽藍菩薩的記載。

近世以來,我國常以關羽為伽藍神,相傳隋代天台智者大師曾在荊州玉泉山入定,定中見關羽顯靈,現出種種可怖之相;經智者大師度化後,關羽乃向大師求授五戒而為正式佛弟子,並誓做佛教護法。自此以後,受國人敬重之英雄人物乃成佛教寺院之護法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