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悲殿

觀世音菩薩,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,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,菩薩及時觀其音聲而往拯救,故稱觀世音菩薩。又因其於理事無礙之境,觀達自在,故稱觀自在菩薩。《普門品》即謂:受苦眾生一心稱名,菩薩及時觀其音聲,即得解脫;若有所求,亦皆令得。又能示現種種身以攝化眾生,故亦有四臂觀音、十八臂觀音、三十三觀音等相,此皆是菩薩神變自在之力用。

依《華嚴經》所述,此菩薩住於娑婆世界南印度海邊之補陀落伽山,而《無量壽經》等,則以菩薩為阿彌陀佛之脇侍,常住西方極樂世界,輔施教化,亦即西方淨土為此菩薩之本住處。梁代時,日僧慧鍔於中國請一尊觀音像,欲帶回日本供養,路遇狂風惡浪而被迫停駐於舟山群島,無法返日,只得就地建寺供養,後因敬仰之人愈眾,因而更名為普陀山,此島遂成觀音菩薩之道場。

《悲華經》中說,此菩薩為一生補處之法身大士,為繼承阿彌陀佛佛位之菩薩,功行幾乎圓滿。又說觀世音菩薩為過去正法明如來,是以佛而現菩薩身,在無量國土中拯救苦難之眾生。唐代以前的觀音像總是大丈夫相,《華嚴經》亦說「勇猛丈夫觀自在」;唐宋以來則多為女相。不過既然觀音隨類現身,當然可以有男相、有女相。然而觀音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,母親的特性是慈忍柔和,故菩薩多應現女身,如慈母愛兒女般無限慈悲地救護眾生。

我們若以功利交易、賄賂祈求之心態來崇敬觀音,則失去佛法本意。真實依照佛菩薩之教導修行,離惡趨善,才能解脫現生之煩惱,學習觀音大悲利他之精神,救護眾生,與菩薩之心行相應,才能與菩薩同得清淨解脫自在。

本殿附設一閱覽室,內有佛學書籍、法師講經影音光碟供信眾借閱及流通。

 

 欲送經書來結緣,請先洽詢大悲殿香燈師。